百度贴吧和谐测试器在线或和谐测试器网页版

2020年初,当互联网上的人们还在为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而迷惘焦虑的时候,百度“生存狂吧”的老哥们走到了聚光灯下。

彼时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的“N95口罩”“呼吸阀面具”,在这里却好似人手一箱;大家还在为头一回居家隔离如何筹备干粮而发愁时,这里的吧友们则在品评他们早早囤积的各类罐头食品;。

当时一位身处湖北宜昌的吧友成为了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居家隔离了五十多天,生活得却相当惬意,靠的就是他过去“居安思危”备下的生存物资,从主粮到零嘴一应俱全,甚至还有自种自发的豆芽;即便要出门,他也有着包括消毒面具在内的全套防护装备,安全系数远高于常人。

这个帖子至今仍是生存狂吧的“镇吧之宝”之一

在这之前,外人们通常把这种大肆囤货的行为视作杞人忧天,觉得吧里所谓的“生存狂”不过是些看多了末世网文、玩多了《生化危机》的中二病。直到生存狂老哥们应对这次疫情的从容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才一定程度上反转了这个贴吧过去所遭遇的偏见。

膜拜学习疫情下求生经验的人们涌进了“生存狂吧”,“沉冤得雪”的老哥们也欣慰于自己的理念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倾囊传授自己的经验与心得。

三年时间过去,生存狂吧的关注数从当初的二十万出头增涨到了四十多万,这一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人切身体验了居家隔离。从囤米囤菜到备水备药,一些曾经只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生存经验,如今俨然变为了“常识”;曾经让网友们惊为天人的50天隔离记录,也成了吧里稀疏平常的经历。

近来一段日子,吧里因故又热闹了不少,但大家讨论最热烈的不再是如何优雅地适应与世独立的生活,而是用什么工具好砸开被封死的小区大门。

1

疫情将“生存狂吧”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但这种热度并非是持续性的。

经历了2020年初的一时爆火之后,“生存狂吧”的关注人数在短短时间里上升了近10万,也有诸如《在中国,有28万年轻人在为末日做准备》这样的小型纪录片诞生,聚焦这一群体。

吧里上一回这么热闹还得是“末日预言”流行的2012年。

但事实上,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式趋于平稳,大部分来生存狂吧看热闹的新人点完关注就再没有回到这里,吧里的日常活跃人数大概也就百来人,大部分帖子得到的回复都不超过两位数。

只有少部分新人被转化为了新一代的生存狂后备军,在这里扎根,向前辈们讨教经验,而他们很快则会发现:比起探讨具体的求生技能,“备战者”和“幸存者”两大流派间的“路线之争”才是这个吧里的日常。

“生存狂”们并非是一个有着共同行动纲领的群体,他们有着诸多阵营和流派之分,“备战者”和“幸存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分支。

“备战者”通常致力于搭建起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型生态圈,足以支撑自己和家人们远离现代人类社会生活好一段时间。他们通常会搭建备用的发电与蓄水方案,也从不会嫌自己家里的物资囤积“过剩”,因此常被叫作“仓鼠党”。

自建一间美国VIVOS地堡那样的安全屋是诸多备战者的向往

“幸存者”们则相反,他们不会事先筹措太多的“身外之物”,更注重于钻研掌握各类应急求生技能,做好了灾难发生时在外四处流浪、依靠搜刮物资维生的准备。这一流派的支持者总是在讨论废土环境下的便携防身武器,因此也被称为“菜刀党”。

一套装备齐全的BOB逃生背包是幸存者外出时不离身的法宝

套用游戏玩法来讲,“幸存者”走的是“吃鸡”路线, “备战者”则偏向于“种菜流”,后者无疑更符合大众对于“生存狂”群体的印象,但在吧里,“幸存者”一派占据了优势,以至于吧规的第一条就是“禁止嘲讽攻击‘备战者’”,吧里的日常氛围可想而知。

吧规颇有几分《魔兽世界》当年《萨满瞬发炉石法案》的味道

2

形成这样的状况算是历史遗留问题。

国内早期的“生存狂”爱好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美式生存狂”文化的影响,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综艺纪录片《末日准备者(Doomsday Preppers)》是许多人的启蒙。

这档节目每季会采访数个生存狂家庭,这些人通常会囤积可供一家人生存数年的物资,并配备应对各类灾害的装备与方案;节目邀请来的专家则会给他们进行打分,预估他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可以实际生存的时长。

满仓满谷的除了罐头,还有武器和机械

通过该节目接触到“生存狂”概念的人很容易将“备战派”视作正统,将其作为模仿的对象。

然而比起地广人稀的北美,国内大部分家庭并不具备相似的环境条件,通常既没有足够的居住空间来囤积大量物资,也没法配备防范劫掠的重火力,那些试图在人口密集的国内城市里搭建低配“安全屋”的行为难免就显得东施效颦。

而用幸存者派的话来讲,一旦真的遭逢乱世,备战者的家就是他们的超市。

双方在吧里时常吵得不可开交,都恨不得明天就迎来世界末日,好看看到底哪一派能笑到最后。

按理来说,经历了2020年的武汉封控,一些吧友借助囤积的物资从容应对了隔离生活,也算是让“备战派”得到了实践验证,本该在吧里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但事实上,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就连生存狂吧里的大部分人也依旧觉得这样的隔离生活和自己相去甚远。比起罗列一些日常用品清单,大家还是偏爱畅想更极端的末日环境,讨论购买什么款式的战术背包,或是如何获取一柄趁手的武器。

如今吧里的置顶帖依旧是讨论防身工具

参与吧务管理的大小吧主们一方面希望将两派引向和谐共存的状态,时常保护和扶植“备战者”流派,毕竟比起成天喊着打打杀杀的“菜刀流”,“备战者”群体显得更加积极健康,有利于这个贴吧长久存续;但与此同时,往往就是“幸存者”一派的用户在日常更加活跃,是这个贴吧要想维系流量和生命力所离不开的群体。

作为对比,更加垂直专业的中文生存狂论坛“Preppercn”,没有了这些日常嘴炮,网站更是门可罗雀。

就在年初3月的时候,生存狂吧的吧主还迎合大家的喜好,联系了当时在网络上颇为走红的“无限制格斗创始人”陈鹤皋,准备让他来吧里直播教学。

但这次活动很快被无限期延迟——3月中旬,上海疫情爆发,吧里再度涌入大量遭遇隔离困境的新人,就连吧主本人也被封控在家。

3

其实在这之前,吧里就出现过一些零星帖子,来自沈阳、石家庄、西安等地区的吧友表示自己已经身处长时间的隔离之中,他们有的依靠着吧里学来的囤货经验,处境尚可,有的则在懊悔自己终究还是准备不足。

只是这些帖子并没能得到太多重视,远不像上海疫情那样直接成为了吧里的头等大事,每天首页前排都是相关内容,一些帖子还被接连加入了精品推荐。

起初,吧里的气氛还算不上有多紧张,毕竟会在这个吧活跃的人,不论属于哪个派别,家里多少都囤了点货。“生存狂吧”甚至一度成了“罐头美食吧”:隔离在家的吧友们终于等来了机会品鉴自己攒的各种罐头,轮番评价哪家的猪肉罐头更鲜、哪个牌子的豆豉鱼味道更正。

但随着时间推演,焦虑的情绪还是弥漫开来——再香的罐头也经不起天天吃,虽说不至于吃了上顿担心下顿,但生存狂们对于新鲜果蔬的渴求依然和常人无异,最终还是要和周围的邻居们一样,加入每天抢溢价菜的行列。

这样的状况其实在遭遇武汉隔离的吧友所写的记录贴里就都已经被提及,但两年后,相同的情景依旧重演。

三个月过后,生存狂吧的吧主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上海隔离期间的经历,讲述自己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面对80天的隔离生活,最终依然陷入了窘迫,沦落到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

他的发言被搬回了生存狂吧,结果引来了不少冷嘲热讽,有人觉得他纯属给生存狂群体丢人,换作是自己绝不会落入相似的处境。

而在几个月后,更多城市的吧友遭遇了居家隔离,吧里的诸多帖子依旧“常看常新”。

近两年前的相关帖子,如今时常被顶起

在这几年时间里,生存狂吧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螺旋。

一边是不少吧友觉得疫情隔离所面对的困境不过如此,远算不上什么世界末日,能说的应对策略大家早就说透了,真正的生存狂应当面向更远大的目标;

与此同时,吧里讨论隔离相关内容的帖子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而不论是“幸存派”还是“备战派”,都无法为发帖者眼下的焦虑与困境提供一条出路。

2020年初的时候,有人在B站上传了一个名为《备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视频,UP主拍摄了他囤积的上百个(或许是上千个)馒头,并配音“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准备的粮食”。

近三年过去,这个视频的播放数突破了四百万,成为了“中式生存狂”的经典代表作。而就在不久前,这位UP主在视频的评论区写下了一段话,说经历了三年疫情,自己却越来越说不明白这个视频究竟代表了什么。

4

2021年的时候,有国外开发者做了个名为《末日准备狂》(Mr. Prepper)的游戏,简单来讲就是个“生存狂模拟器”,玩家可以在社区里筹集物资,在自家挖出个地下室,在里面种菜囤货、打造各类工具和武器,还要避免被找上门的巡查人员察觉。

生存狂们的“梦中情游”

作为一个独立游戏,《末日准备狂》的玩法比较简陋粗糙,但在国内玩家之间,它最受诟病的还是其主线流程——游戏给玩家安排的最终目标是在地下室造出一枚火箭,乘着它逃离这个被封控的社区。

这个天马行空的结局在当时被许多国内玩家批评为制作者根本不懂“生存狂”:好不容易造出了完美的秘密基地,哪有生存狂的目标是再造个火箭跑路的。

而在如今的生存狂吧,角磨机成为了最受公认的生存神器——因为它最有机会帮你锯开被铁条焊死的家门。

从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到昨晚杭州亚残运会圆满闭幕,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对于选手们来说,赛事已经结束,但是惠及民众们的亚运“惠”却还在持续。一场体育盛会释放出哪些民生红利?这些亚运红利又如何惠及更多民众?这又将给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亚运“智能红利”如何撬动数字化发展?

虚拟人技术、智能亚运一站通等等,这些数字智能应用,都是杭州借助亚运撬动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生动诠释。赛事结束,如今,像这样的智能红利是如何具体惠及民众的呢?

体育和科技的跨界融合是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多方推进的结果。2022年4月份推出的3D云阵相机,不断地出现在各个科技智能展会当中,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创建属于自己的3D数字分身。

为了杭州亚运会、杭州亚残运会这项虚拟数字人创建技术,在精度和操作上进行了优化,并开发了全新虚拟场景。在虚拟世界当中,记者可以和莲莲一起切磋打乒乓球,在赛时它也为国外运动员创建了数字分身,利用这些数字分身就可以去游览杭州美景,体验杭州文化,而未来它也将走进文旅景区,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市民也可以亲身体验。

智能亚运是杭州数字企业挖掘潜力的助推器,同时也是展示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舞台。

刚刚记者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当中的出行通,体验了一下快速的地铁交通出行。在杭州市的萧山区,记者要体验一下美食通,感受一下这里的地道美味。既然来到了萧山区了,感受一下越王东坡鸡,点开之后会有详细的介绍,导航当中会有打车路线,地铁加公交路线。

凭借着美食通的指引,不一会儿记者就抵达了品尝这道美食的餐厅,而且就在餐厅的对面是杭州的湘湖景区,既能吃美食,还能游景区,智能亚运一站通涵盖了食、住、行、游、购等多方面的服务,在赛后它将转化为数字城市的服务平台,服务于普通的市民。可以想象,未来智能亚运一站通、亚运场馆在线等一批亚运科技将惠及更长远的数字生活。

"绿色红利"融入生活 如何"看见"更"用上"?

“绿色”是本届亚运、亚残运最为鲜明的色彩。绿色低碳的竞赛场馆、“绿电”供应的相关设施、零碳甲醇点燃的亚运主火炬等等……赛后的“绿色红利”,对于民众未来的生活又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眼前这幢建筑就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以及霹雳舞的比赛场馆,距离它几百米的位置,就是曲棍球的比赛场地。这两个场馆是本届亚运会的新建场馆,建成后这里的人气非常旺,大家喜欢这儿,不仅因为它有亚运场馆,而且这里还是家门口的大公园。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家门口的公园这两年杭州越来越多。其实,2020年杭州市发布了“‘迎亚运’园林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生活圈。

在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记者在医院里看到了公交站点,现在杭州公交的绿色出行服务越来越细致了。目前,杭州共有15家三甲医院在医院内部设置公交站点,“公交进医院”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

记者来到了地铁桃花湖公园站,根据大数据分析和大量的实地调研,杭州在部分线路推出“准时公交”服务举措。您看,1908路就是“准时公交”,全天每趟车到站时间非常清楚、非常准时。杭州尝试把城市分成一个个小单元,打造“一个区域一张网”的公共交通多元化服务体系。以前我们追着公交跑,现在公交跟着人来走。如此绿色出行不仅提升了客运量,还增加了大家的幸福感。

总台记者李欣蔓:夜幕降临,江对面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也就是大家说的“大莲花”被灯光点亮,非常漂亮。本届亚运会、亚残运会所有竞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电均来自风力、光伏等绿色能源,实现了亚运史上首次竞赛场馆100%绿电供应。这些绿电都来自哪里呢?

这里是浙江省电力交易中心,这个绿电溯源系统、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有来自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光伏发电、也有来自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光伏发电和风电,还有内蒙古锡林郭勒的风电,还有来自浙江省内宁波、衢州等地的风电与光伏发电。

亚运场馆使用绿电也在为社会带来示范效应。11月即将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也将首次实现全绿电供应。

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绿电交易用户数量超12000户,较2022年增长16倍。浙江已成为全国绿电交易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

共享社会发展红利 “无碍”出行步履不停

杭州亚残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们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舞台,同时也是共享社会发展红利、城市无障碍环境进一步提升的契机。

记者来到杭州亚残运会盲人门球的比赛场馆,在这里过街通道上就有这样有利于坐着轮椅的肢体残障人士上坡的缓坡,以及便于视觉障碍人士行走的盲道。

除此之外,这两年杭州更加注重信息无障碍的建设,比如说给视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过街音箱,会通过语音播报来提醒他们红绿灯的变化。

这两年,杭州在打造无障碍的数字之城,比如说大家很熟悉的导航,在去年底,就推出了轮椅导航的功能,点开轮椅导航的功能之后,地图就会自动为坐轮椅的用户,规划出一条可供轮椅通行的道路。

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完成市域范围内无障碍设施数据采集,上线无障碍公厕1573个,无障碍电梯数据297条,无障碍天桥、地道信息28条,共计2661条数据采集完成上了导航。

总台记者梁烨:最多跑一次,是浙江省行政服务的一个亮点,而现在无障碍的最多跑一次也在推行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杭州市上城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上城区的无障碍办就在服务中心的一楼大厅,专门设置了无障碍办理专区。

和平时面对面地办理不同,这里的服务是肩并肩地服务。而且为了听障人士还专门设置了手语翻译等服务。

现在杭州市就在推动市、区、街、社区四级,开展行政办事服务窗口无障碍环境的提升和改造。

线下有无障碍的服务,线上又是怎么实现的?浙里办是浙江人一个非常熟悉的办事手机软件,现在已经通过的无障碍的适配改造,特别是对于听障人士来说,这些升级过后的软件,点击它有自动的语音播报,这样能提醒他们该如何进行办事的操作,让残障人士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政务服务。

总台记者梁烨:这里是杭州市上城区的弯湾托管中心的一个公益洗车行,这些年来,通过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这里已经让30多位智力残障人士,走上了工作的岗位,除此之外,还有像爱心的咖啡馆、爱心的超市、爱心面馆等等,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入工作岗位当中,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残疾人朋友扩大生活圈、交际圈和朋友圈,享受共同富裕的成果。

有爱无碍,借着亚残运会举办的契机,杭州正在打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温暖的无障碍之城。

城市能级提升 “惠民红利”怎么看?

对于举办城市来说,亚运会、亚残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盛会,更是一次城市能级的提升。两个亚运过后,在这里生活的市民和管理者觉得身边有了哪些新变化?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杭州西站枢纽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 吴佳彬:整个城市环境面貌的整体提升和改善。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志愿者张浩宇: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更多的杭州市民去参与到各种体育赛事当中,达到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的一个效果。

杭州市民田朔:我觉得亚运会、亚残运会给我们市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多惊喜,感觉生活在杭州非常幸福。如果说进一步提升,我觉得可以在绿化和健身公园可以更多一些。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谢冠伦: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这几年公共服务的提升。这当中包括地铁线网的铺开以及各种快速路的延伸我也希望在今后把我们整个城市的骨架,借由这次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的这样的一个机会,把它打得更开,让整个世界看到这样一扇窗口。

浙江省杭州市常务副市长陈瑾:我们杭州是最幸福感的城市,我们也会持续的擦亮这个最幸福城市的名片,进一步释放这次亚运的红利,深化打造赛事赛会之城,不断地谱写最忆江南的精彩篇章。

亚运之后红利如何惠长远?

赛事结束了,亚运里的“智能红利”,让普通民众也可以享受到,新科技、新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绿色红利”给民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带来了切实提升;而像“无碍”出行的便利改造,更是让亚运“惠”惠及了更多民众。一场体育盛会释放出多方面的民生红利,这给全国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哪些启示?来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郝栋的解读介绍↓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动写照。杭州亚运会从筹备、举办到亚运会结束之后所释放的民生红利都贯穿着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一条主线。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次的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亚运更多地惠及我们的民生生活当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

首先,持之以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杭州亚运会的举办期间以及亚运会举办之后,都可以看到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服务于赛事的举办,服务于我们城市的建设。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亚运会期间,我们看到了低碳、可持续、绿色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生产生活理念。其他的城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让始终把握好绿色发展的底色,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众,更多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始终以民生作为导向,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结果。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