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尺寸也可以不笨重回顶部
【PConline 单机评测】无论是Y481CC还是之后的R553L,华硕这两款主打性价比的产品都给消费者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为了延续这个良好的势头,华硕又发布了一款大屏幕的娱乐影音笔记本——K751L,它的出现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对大屏幕笔记本的需求。
无论是理论测试还是实际应用测试,惠普锐15锐龙版的性能都是达到了主流水平。
本次送测的产品型号为目前顶配的灵耀S 2代 15.6英寸版本,采用15.6英寸1080P雾面IPS显示屏,屏幕上边框8.3毫米,左右6.3毫米,属于三边窄边框屏幕。配备英特尔酷睿i7 8550U处理器+英伟达标准版MX150 2GB独立显卡,16GB双通道DDR4内存+512GB m.2 2280 SATA3固态硬盘,厚度约18毫米,重量仅1.8千克。京东首发价格为6799元,目前售价7299元。
当然,也有售价更为亲民的15.6英寸搭载i5处理器的版本,内存和硬盘的搭配变为8G + 512G,目前在京东首发价5699,日常售价5999;而之前于送测版本一起首发的14英寸i7版,采用8GB内存和256G固态硬盘,首发价格5499,日常售价5999。配色方面可选冰钻金(白)、金属银(黄)、星空灰(红)、消光灰(亮灰)、苍穹绿(青)五种撞色搭配,可谓是笔电色彩设计的大胆突破。其中15.6英寸版本苍穹绿和消光灰还引入了织物质感C面的设计,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手感体验。
灵耀S 2代15.6英寸 S5300UN8250(15'' FHD IPS/i5/8G/512G/MX150 2G)
灵耀S 2代15.6英寸 S5300UN8550(15'' FHD IPS/i7/16G(8G*2)/512G/MX150 2G)
14英寸:S4300UN8550(i7/8G/256G/MX150 2G),首发价5499,日常价5999
这是华硕京东首发时主打的版本,相对于15.6英寸版,小巧的14英寸窄边框产品似乎更受到轻薄党的喜爱,1.4公斤的重量在主流的英伟达Geforece MX150窄边框笔记本中算是佼佼者。首发价格5499买个i7 MX150本,抢到就是赚到。不过考虑到低电压的i5和i7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如果后期会有保留IPS屏幕和背光键盘的14英寸i5版本,价格可能会更给力。
15.6英寸:S5300UN8250(i5/8G/512G/MX150 2G),首发价5699,日常价5999
这个版本前几天刚刚在京东首发抢购,感觉华硕的套路还是很得人心的,上来就超大SSD堆料。i5+512G这类打造”顶级中等马”的产品其实有很多,只不过由于太过于偏科于某一点但又押宝失败,所以普遍不怎么受欢迎。虽然多次强调同代低电压的i7和i5几乎没有差距,可是总感觉多数人,出于心理安慰会偏向i7版。所以华硕很机智的把i7与16G版搭配卖,没有在15.6英寸版本上引发左右互搏。
18毫米,1.8公斤,在MX150窄边框的15.6英寸产品里这是个非常优秀的数字,放在手里的感觉也是由很大的提升。一些媒体”15.6寸窄边框轻薄本不如买游戏本“的论调估计要在华硕这款上终结了。而除此之外,华硕官方宣传的五种配色,特别是苍穹绿在i5 512G版本上全部聚齐,而热门的苍穹绿版已经售罄。对于除了金色灰色之外其他配色感兴趣,目前可以考虑这个版本。
15.6英寸:S5300UN8550(i7/16G/512G/MX150 2G),首发价6799,日常价7299
如果MX150会说话,第一句就是:”爸爸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一个轻薄本的级别的显卡天天被你们逼着吃那个一嘴毛的家禽!“
《战地1》是一款由EA DICE开发、Electronic Arts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于2016年10月21日发行。游戏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游戏中包含了很多系列元素的回归,比如马、火焰喷射器、双翼飞机和齐柏林飞艇。讲述了一战时期,一群士兵因为配备的武器实在太差,一怒之下抢夺了兵工厂还是研究阶段的强悍原型武器,在世界范围内大杀四方的故事。在《使命召唤》系列在”现代战争“后成功跑偏、错误地步入“神魔大战“的当时,《战地1》的出现,唤起了玩家的一战情怀,口碑极高(前提是忽略掉烂橘子那个以掉线为己任的服务器)。
《使命召唤:二战》是一款由Sledgehammer Games和Raven Software开发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为使命召唤系列第14部主系列作品,也是继《使命召唤:战争世界》后再次将背景设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品。游戏主要讲述了男主与他的好基友以及妻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分分合合的感人爱情故事。”动视出品,必属精品“。动视基于现在的技术打造的全新二战故事融入了更多的剧情,无论是CG过场动画还是实际战斗场面都让人身临其境。同时也支持多人模式,相比《战地1》的大场面阵地战,《使命召唤:二战》的多人模式则更像是传统FPS游戏的状态:小团体、快节奏、 转角遇上肘节式霰弹枪。
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看到许多MX150显卡的笔记本,经常会有标注“满血版,性能强悍,畅玩3A大作、吃鸡神器”之类的宣传文案。在一些品牌过往推出的标压处理器 + 940MX显卡的产品介绍上,我们都看到官方以及第三方有意无意的导向“电竞”“游戏本”。看起来是夸大宣传,但许多确实买来玩游戏的人反馈玩起来非常舒服。因为他们可以接受降低画质玩、或者他们所玩游戏需要的配置要求并不高。
因此,针对这样的配置做大型游戏测试,其意义在于告诉那些潜意识里追求轻薄和颜值,但是又有偶尔的游戏需求的用户,满血版MX150可以稍微“踮起脚”尝试非第一梯队的单机大作。能玩流畅但是没法玩的很爽。至于常见的主流网游,可以放心大胆的开高画质,享受帕斯卡架构的黑科技。
再次过一下灵耀S 2代系列的硬件参数,本次送测的版本采用15.6英寸三边窄全高清IPS雾面屏幕,英特尔酷睿i7 8550U处理器+英伟达满血版MX150 2G显卡,16GB内存+512GB固态硬盘,可以说是目前S2系列的最高配置了。
处理器是老熟人之一i7 8550U,其实在笔记本测评里也鲜有生面孔,毕竟主流的处理器产生就只有红蓝两股势力。i7 8550U拥有4核心8线程的规格,基于14纳米工艺的Kaby Lake-R架构,BGA封装在主板上不可拆卸和更换。主频1.8Ghz,最高可睿频至4.0Ghz,热功耗设计15W。
本次灵耀S 2代搭载的是标准版本的MX150。这张卡算是今年移动端10系显卡中最为特殊的一款,实际上是GT1030显卡的笔记本版。采用16nm帕斯卡架构GP108核心,位宽64bit,拥有384个流处理器,显存为2G GDDR5,显存颗粒来自三星。总体规格,与桌面版1030差别不大,但热功耗设计仅有25W,与之前该价位主力显卡GF940MX一致。
固态硬盘方面,这次华硕很下血本的采用了一块512G的大容量固态硬盘,型号为镁光1100。这块硬盘前段时间一度因为零售价格跳水而成为新的性价比神盘。我们使用AS SSD固态硬盘测试软件对其速度进行测试,结果为读取速度477M/S,写入速度461M/S,属于SATA3总线固态硬盘。而且根据官方数据,S2系列是有额外的2.5英寸机械硬盘位的。
说完总体,我们说回手上这台15英寸金色版本,A面和D面的金色其实非常淡,很多时候我都有种手上是银白色的错觉。而C面金色较重,不过也还处在淡金色的范围。B面由于这次采用了上左右三侧窄边框设计,真机的沉浸感比第一代S要更强。而下方的VivoBook标识则是大家一直开玩笑的所谓”vivo笔记本“,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对于灵耀S的归属很乱的问题,现在直接标注VivoBook可以说是一个辨识度的强化。字的下方也做了点阵纹路,与C面的点阵呼应。
而这种设计其实在之前华硕的旗舰商用机”灵珑本“上以及今年夏季刚发布的灵耀X新品上都有出现,只不过在灵耀S2上的更为圆润。顺便说一下侧边接口,全机一共有三个USB-A标准接口、一个USB-C接口、一个HDMI1.4显示接口,还有DC电源接口和TF读卡器。并没有RJ45网线接口,左侧两个USB为2.0,右侧的USB-A和C都是USB3.0速度,Type-C接口仅支持数据传输功能,不支持对笔记本充电以及对外显示输出。
此外,灵耀S 2代的键盘还加入一个贴心功能,fn+esc组合键即可实现切换f1、f2按键和音量亮度等功能键的操作,可以满足不同人群优先级需求。其实这个功能之前多见于一些商用笔记本,而家用产品很少有提供,这里要为华硕点个赞。
差点忘记了说屏幕边框,官网没有给出灵耀S 2代具体的边框参数。实际上14英寸和15.6英寸版的边框参数是有细微不一样的。14英寸版左右边框仅4.8毫米,上边框7.95毫米;而15.6英寸版本左右边框为6.3毫米,上边框8.3毫米。总体参数还是很不错的,窄边框笔记本自2016年开始全面开花,各家跟进到现在2年多的时间,给产品的颜值提升和尺寸瘦身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说完了外观,我们来拆机看一下内部。灵耀S 2代的结构很简单,打开D面后盖所有元器件一目了然。常规的内存和硬盘的加装更换和更换硅脂清灰都可以搞定。与前代灵耀S结构基本类似,内存方面,14英寸采用板载+空槽的方案,而15.6英寸则为双内存插槽;硬盘则都预留了一个2.5英寸硬盘位和一个m.2 2280的固态硬盘,应该是不支持PCIe总线固态的。
本次送测的、顶配版本的、15.6英寸的灵耀S 2代的拆机图
不过,还有一个小遗憾,灵耀S 2代虽然可选双硬盘版本,但是经拆解,目前在售的纯固态版本,其2.5英寸硬盘位并没有预留硬盘固定架以及排线,仅在主板上保留了一个HDD排线座。所以购买纯固态硬盘版本的用户,自行加装机械硬盘可能会比较困难,只能求助售后或某宝了,这应该是拆机后的一个小遗憾了。
华硕灵耀S系列之前一直有些不温不火的情况,原因我在那篇灵耀家族梳理中提到一些,如混乱的产品版本、官网上绚烂但模棱两可的介绍、逢“神机”必被雪藏的奇葩营销战略,可能还有虽然不难看但是也没说太好看至少没特点的工业设计。不过这些在灵耀S 2代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键盘背光终于不再放鸽子,工业设计也算是数一数二,产品的配置和布局也都让人耳目一新。让我们看到了华硕终于发力这个他们似乎一直没有拳头产品的重要市场。经过一年多的打磨,灵耀S系列终于可以出道,与其他竞品掰手腕。